
據國外媒體報導,科研人員表示,由於人類過度捕魚和其他人類活動,
地球上部分海域出現了巨大的水母,它們正成為某些海域的“主宰”。
科研人員甚至發現了同日本相撲選手差不多大小的超大型水母。
理查森同時是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家,他表示,
“我們必須採取措施防止海洋生態系統被水母主宰。”
他說,全球海洋裏水母的數量都在 上升,特別是東南亞、黑海、北海及
墨西哥灣海域水母數量上升尤其明顯。理 查森 博士表示,日本漁民已經遇到了
巨型水母帶來的真正麻煩,因為大水母甚至能撕 破漁網。
他說,“日本附近海域有一種名叫越前水母的超級大水母,
直徑可達2米 ,重200公斤 ,同日本相撲手差不多大小。
這種水母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母。”
理查森和他的同事對水母氾濫的原因進行了研究。他們查閱了以往有關水母
大量出現同過度捕撈和海洋富營養化之間關係的研究文獻。
理查森說,通常情況下,魚類吃小水母並且同水母爭奪食物,比如浮游生物,
這樣水母的數量就會得到控制。但是由於過度捕撈,水母的數量急劇增加。
水母還會吃魚卵和小魚, 進一步導致魚類數量的減少。雪上加霜的是,
由於環境污染導致某些海域富營養化,海水中氮磷超標,致使紅藻氾濫。
這些海域就會氧氣含量低,魚類不能生存,但 是水母卻能大量生長。
理 查森 博士表示,全球氣候變化也可能對水母氾濫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。
科研人員表示,所有這些情況導致了“水母穩定狀態”出現,這種 狀態下,
水母成了海洋的主宰。CSIRO海洋與大氣研究所的安東尼-理 查森 博士和其同事
把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在生態和進化趨勢雜誌上。
為了扭轉這種局面,理 查森 博士表示人類必須採取有力措施,包括停止過度捕撈,
尤其是不能捕撈一些小的海洋魚類,比如沙丁魚,同時要減少環境污染、
海水富營養化。他還表示,科研人員正在研究減少水母的方法,
比如使用聲浪驅散水母,或者使用特製的漁網捕殺巨型水母。
水母是低等的腔腸動物,在分類學上隸屬腔腸動物門、缽水母綱。
水母的出現可追溯到6.5億年前。水母的種類很多,全世界大約有250種左右,
直 徑從10釐米到100釐米之間,常見於各地的海洋中。
水母身體的主要成分是水,並由內外兩胚層所組成,
兩層間有一個很厚的中膠層,不但透明,而且有漂浮作 用。
它們在運動之時,利用體內噴水反射前進,就好像一頂圓傘在水中迅速漂遊。
來源:新華網(唐寧)